《石门颂》是个非常奇妙的经典碑帖,无论是笔势还是结构都变幻莫测,但基本元素看起来却非常简单——都是粗细基本均匀并且不太直的线条。也就是说,掌握了一条线的精髓,就掌握了《石门颂》的所有点画。 如果把行草书比喻成交响乐,前者由复杂的笔画和点画形态构成,后者由林林总总的乐器配合完成。那么把《石门颂》比喻成一首古琴曲,应该是极为恰当的。行草如交响乐,声势浩荡,震撼人心,配合复杂;《石门颂》如古琴曲,纯净悠远,润物希声,但却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就以这个字的长横来说明问题吧!首先来看它的基本形态,也就是中段笔势的状态。 把每一个行笔阶段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出后可以发现,行笔过程有直有曲,而初学者往往在临写的过程中,都写成了曲线或者直线。 虽然这位学员的临作与上图并非统一笔,但是道理相通,《石门颂》的任何笔画,行笔时都有直有曲,曲直的比例节奏可以有变化,但不可以像庙堂隶书那样一搨直下。 再来看笔画轮廓特征与提按变化。首先外轮廓要毛涩,中部要沉实;其次提按幅度不大,第一张图红色标注部分为线条最粗的地方,但并不十分明显。换一个笔画作为对比,会发现同样的规律,但箭头处与第一部分不同,极细,似乎要断开,但仅仅是一瞬间。 再来看同学们犯的错误,波折表达出来了,但是笔画两面的涩感并没有表达出来。而且提按变化过于明显,短横细的部分持续太长。而且起收笔过于随意,起笔无藏锋,收笔无顶纸。 再看看这位同学,他的线条虽然有涩感,但是是一截一截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四个箭头处墨色明显变淡,笔画变细。这就说明行笔至此处时没有持续顶纸。这种笔法偶尔出现可以,但是在一个笔画中如此频繁出现,会使笔画气脉不连贯。 总结一下《石门颂》笔画的书写要点: 1. 运笔过程要有曲直变化,切忌单一 2. 适当提按,既不能忽略,又不能表达过于明显 3. 线条外部毛涩,中间厚实,有连续书写感,不能断气 4. 起笔藏锋,收笔顶纸,切忌轻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