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的这首题画诗,美到令人心醉

东方头条 2020-01-02 16:36:54 文化

中国画与诗一样,都非常讲究意境。所以往往会在画的空白处,由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以达到诗画互补,意境更加深远的艺术效果。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它是我国文学与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如果用苏轼《东坡题跋》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来感受一下题画诗的艺术魅力。它是公元1085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八年,苏轼在汴京为僧人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苏轼不仅再现了原画“鸭戏图”中的江南早春景色,还凝聚了自己对生活的哲理思索,使诗清新自然而富有理趣。

而苏轼提出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理论,也在他的这首诗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至于这首诗的成就,它历来为诗论家所称道。《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中写道:“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934年后,原画早已失传,但苏轼的这首诗俨然成了千古名作,被我们广为传诵。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天桃红竹绿的美丽画面。它的意思是说,隔着翠绿色的竹子向外望去,几枝桃花正在摇曳着身姿,桃红竹绿,春意喜人。从这句诗的意思来看,苏轼还表明了季节,是在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的时候,但是春天的无限生机已经表现了出来。

次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即在江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了春天江水的回暖。从视觉上看,苏轼是由远及近,从江岸写到江面。从表达的意思来看,这里同样也点明了季节是在早春,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另外,苏轼这里还凝聚了自己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我们说鸭子之所以较其他动物先知道春江水暖,便是因为鸭子是常年生活在水中的,只要水不结冰,它便会下去嬉戏。这就告诉了我们:事情无论大小,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最真实的感受。我们常常会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鸭下水而知春江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依然是紧扣“早春”季节来进行描写。它的意思是说,满地都是蒌蒿,芦苇也开始发出短短的幼芽,正是河豚逆江而上的时候。“蒌蒿”,是一种草名,有青蒿、白蒿等。“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每年春天都会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它是原画中没用的,也不是画笔就能简单表现出来的。但是诗可以,苏轼通过自己巧妙的联想,将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成了有声的、动态的诗境。不得不说,苏轼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的精妙,及生活中对于自然事物观察的细腻。

综观苏轼的这首诗,无疑就是那种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作品。堪称是古代诗画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总的来说,苏轼这首诗,是题画诗中的千古名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到令人心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