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干缉毒 会上瘾的”

东方头条 2019-10-14 16:28:38 新闻

回首30年职业生涯:“干缉毒,会上瘾的”

口述 / 钱吉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第一起查获的毒品案是贩卖鸦片,我对主犯的印象至今还很清晰。那会儿,我在省公安厅从事刑事技术,化学专业出身的我其实是一名理化实验技术员。以前,缉毒工作归刑侦部门管,对查获的鸦片进行毒化检测分析也算专业对口。然而没想到几年后,自己会转行从事禁毒工作。

1992年,国内大宗贩毒案件多了起来,省公安厅刑侦处(现为刑侦总队)侦查三科改名为缉毒情报科,我被调过去负责缉毒。1995年,刑侦处单独成立缉毒科。2000年,省公安厅成立禁毒处。2004年,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成立。缉毒和禁毒,一字之差,背后是浙江警方近30年的禁毒史。对此,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钱吉伟参加毒品焚烧活动。(华敏 摄)

刚开始没啥经验

去云南学习“查毒”一个月

1993年,我开始专攻大宗毒品案,经手的第一起毒品案从现在来看,被抓的毒贩还不专业,一下子就抓到了。毒贩是浙江新昌人,在湖北做点生意,他发现湖北有人在卖海洛因,看着赚钱多,过年时,就带了点货回来,到酒店想找人销货,结果被人举报了……同样,当时的浙江缉毒警察,在查毒上也没啥经验。1993年末,我去了云南,在那待了一个月,一是查一个毒贩的落脚点,二是学人家怎么查获毒品。

云南与缅甸漫长的4000多公里边界线上,几乎没有天然屏障,许多边界只是一河之隔,甚至直接相连,中缅边民又有着长期自由出入、自由往来的传统习惯,毒品的稽查工作极为困难。像云南警方之前抓获四川籍毒枭谭某时,谭某交代自己曾想了一个办法:找辆油罐车,把油罐吊起来,下面装上毒品再把油罐放上去,这样即使警察发现了毒品,也没有办法把油罐吊起来……

虽然毒品一旦被截获,毒贩押上去的家当会全赔光甚至赔上自己性命,但如果没被查到,利润非常可观。看到有暴利,渐渐地,一些原本做边贸生意的中国人也开始在边境贩毒。有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等省份的,也有浙江的。当时,浙江人特别是温州苍南籍人在那边做生意的比较多,但他们往往都是自己单干,找下家,绕道走山路把毒品运进国内。

当时,浙江人一般不会把毒品销到浙江来。即使到现在,浙江也一直是毒品交易的终端,是消费省,大多数毒品是从外省流入浙江境内的。

毒贩这么狡猾,云南警方自然对“查毒”有一套:毒贩如何把茶叶箱拆掉,下面做个夹层放毒品;货车水箱里放毒品;毒贩如何声东击西,同时派几辆车混淆视听;毒贩如何用几十部手机联系,每部手机对应联系的人都不一样……在云南,我还学会了毒品交易的“暗语”。

当场缴获308千克冰毒成品

毒枭穿得像刚进城农民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浙江出现了冰毒。1996年11月,警方在杭州发现有人吸食冰毒。也是这年,在舟山发现有人偷偷制造冰毒。

冰毒和K粉等合成毒品为第二代毒品,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被称为第一代毒品。对于冰毒的出现,我这个学化学出身的民警自然不会放过对它的研究。我跟基层民警说,制冰毒用的材料会造成周边草木发黄、河里的鱼死亡、空气中味道重等现象,我还让民警去跟地方的老百姓宣传。

那时,舟山有居民发现一家电镀厂边上的草枯死了,从远处飘来一阵阵臭味。派出所民警上门去查看,发现“症状”和我讲得差不多,再一查,是个姓董的老板租的制毒厂房,还雇来了很多工人。

大家一定琢磨:这个制毒老板是否像影视剧里出入有保镖前呼后拥那样气派?还是像《黑冰》中王志文演的老板那样斯斯文文,看起来像个知识分子?

其实都不是。我后来见过这个大毒枭,穿得像刚进城的农民一样。因为穿着越平常,越不容易被发现。在这起大案中,我们当场缴获308千克冰毒成品,这也是当年全国当场缴获冰毒数量最多的一次。

而当警方正要顺藤摸瓜时,董老板却消失了,那时也没有监控,一时无从查找。直到3年后,他在黑龙江被抓获。和毒枭刘招华一样,制毒也会上瘾,逃亡的这三年,他一直没罢手。

浙江是化工大省,近年来浙江警方对化工企业严查严管,严格执行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制度,至今没有发生易制毒化学品流入制毒渠道的情况。

扮演“大老板”

带着“手下”和毒贩交易

《破冰行动》中,演员任达华饰演老“卧底”,20多年与毒贩斡旋最终揪出制毒者。在缉毒的 20多年里,我也多次“卧底”,扮演“大老板”,同事们都笑称,这与我站在那儿不说话就有种大老板的气场有关。

1996年底,警方得到线索,有个福建老板手上有冰毒,想“走货”到浙江来。这次交易,我化身“黄老板”。一开始,谈判并不顺利。福建毒贩躲躲藏藏,真真假假。毕竟这是门在刀口上舔血的生意,每个毒贩“走货”的时候,都会用假名字假身份,这似乎也是一条“道规”。

而年底见了一面,福建毒贩没反应了。

我也不急,我对毒贩流露出“你如果跟别人做,我也可以跟别人做”的意思,也是障眼法。都说毒贩最怕卧底,毒贩怀疑过我,我也话里话外表示,我还怕毒贩是卧底呢。

这是门大生意。一桩毒品案件重要的是“人赃俱获”,我当时在等机会。后来,毒贩憋不住了,隔了两个月,和我又见了一次,并约好在杭州交易。

往往毒品交易时,影视剧里都出现这么一个情节:卧底警察尝一口来验货。

但那是电视上演的。警察即便是深入虎穴,也一般不会去尝一口。而且毒贩往往自己是不吸毒的,有的毒贩甚至对手下也严格管教:不准吸毒。因为吸毒的人嘴不严,病恹恹的,经不起事。

我和毒贩见面后,我的“手下”提着密码箱,打开,一箱子捆好的人民币。我挥手示意,让“手下”把钱先拿出去。毒贩叫手下拿来货,我看了看,摸了摸,闻了闻,打电话给“手下”,说:“钱拿进来吧。”

其实,这是一个暗号,表示动手!守候的民警冲入,为首的警察拿着微冲,将我和毒贩铐上手铐,押上警车。只不过他们去了看守所,而我回到办公室。

回首往事,一晃,我干缉毒工作已近30年。如果问我为什么一直坚持,我只想说,“干缉毒,会上瘾的”。

(口述者为全国缉毒侦查专家,现任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副总队长)

内容来源:中国禁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