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6年拍下400多种鸟类!长沙“鸟哥”随季节“迁徙”全国各地

东方头条 2019-11-21 15:36:13 新闻

秋风起,黄叶落,候鸟南飞时节,64岁的生态摄影师余敏背上行囊,踏上了南下拍鸟的“征程”。这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的老人,因为挚爱拍摄各种鸟类,近年来走遍了大江南北,连微信名都取为“与鸟同行”,妻子和同行亲昵地称他为“鸟哥”。

近日,记者来到“鸟哥”余敏位于长沙县星沙的家中,欣赏他镜头下400多种鸟类千姿百态的照片,听他讲述6年来逐鸟而行、有笑有泪的故事。

余敏和他的作品。长沙晚报通讯员章帝 摄

拍鸟:六旬“候鸟”随季节“迁徙”各地

2018年5月,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南部园林,本该在春天北飞的凤头鸊鷉顺利繁殖一批幼鸟,“安家”此地,引来众多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对准这群可爱的萌物,捕捉“亲子”间的“亲密互动”。

凤头鸊鷉。余敏作品

这一年,已经是余敏专注拍鸟的第五个年头。他带着专业设备,在草丛中蹲守了一个星期,拍摄了一张张灵动的照片。

这天,上午9时许,空中飞来了一只猛禽——鹞。鹞稳稳地停在了一旁的枯树枝上,目不转睛地盯着䴙䴘旁肆意畅游的黑水鸡,准备伺机捕食。

余敏既紧张又激动,赶紧深呼吸抑制住自己的欣喜,屏息等待捕食的瞬间,只见鹞抓住机会伸出利爪抓向水里的黑水鸡,余敏连连按动快门,毫不犹豫地记录下这一瞬间。“拍到照片时,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声!”

工程师出身的余敏素来喜爱摄影,早期闲暇之余拍拍风光、花卉,2013年退休后,被朋友带进了拍鸟的圈子,从此“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这些活泼可爱的小东西,好生动,有意思!”6年来,余敏陆陆续续投入了几十万元,像“候鸟”一般迁徙,去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逐拍鸟类,在他的镜头里,有400多种鸟类当过主角。

“拍鸟会上瘾。”即使独自赶去一个地方十天半个月,拍不到令人惊喜的照片遗憾而返,年逾六旬的余敏也从不觉苦和累。他的背包常重达数十斤,内置拍鸟需要用到的各种镜头、三脚架等,每次外拍都俨如行军打仗的架势。

雪鸮。余敏作品

余敏曾和鸟友们专程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拍猛鸮,零下45度的极寒天气里,呵气成冰,但只要看到猛鸮捕食或者展翅飞翔,大家就兴奋得浑身火热,“不停地按快门,拍完一身都汗湿了!”

“‘鸟哥’前几天在外地拍鸟的时候脚受伤了。”妻子韦重忍不住告诉记者,即便受了伤,“鸟哥”的拍摄行程也很少耽误。

性格开朗的韦重一直理解支持丈夫的爱好,唯一的要求便是“注意安全”。余敏嘿嘿笑,“每次拍到一些稀有或者行踪很神秘的鸟类,总觉得很有成就感。”

护鸟:做忠诚记录者守卫鸟类和环境

爱上了拍鸟,余敏也越来越了解鸟类。每次拍摄回来,他都要统计一下拍摄地的鸟类种数,跟科普书对比一下,看一下有什么变化,并寻找原因,看看自己能为这些可爱的鸟儿们做点什么。

余敏在外拍摄时。受访者供图

为了拍鸟而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在他这里,是“不允许”的。余敏常常花数小时观察,等待鸟儿踏入自己选定好的自然界面里,用时间换取构图,而不是为了拍摄某个场景,刻意砍掉一些树枝、摘取部分植物遮挡。“这是对鸟儿的尊重,因为鸟儿喜欢隐蔽于植物间。”和众多“鸟人”一样,余敏认为自己是“记录者”,而不是“创造者”。

尽管鸟儿人见人爱,余敏却感叹,鸟儿们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人!他非常关注鸟类、环境的保护,并积极参与各种公益行动。看到有人伤害鸟类,他必上前制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017年,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与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共建了候鸟守护站。余敏自告奋勇当站长,组建了一支由家人、邻居和摄友组成的队伍,专门开展松雅湖区的候鸟保护值守行动。两年多来,值守行动从未间断。去年,他也因此获评2018年度全省鸟类保护优秀志愿者称号。爱上摄影后,余敏对获得的奖项并不甚在意,但对这一称号,他极其看重。

在长沙市第36届爱鸟周活动上,他精选了60幅照片,每一幅都标注了拍摄地、类别及其生活特征、习性,免费提供给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进行展出。

余敏获评2018年度全省鸟类保护优秀志愿者称号。长沙晚报通讯员章帝 摄

爱鸟:把鸟儿们带来的感动传递给更多人

不少业内人士评价,余敏拍出来的图片很美,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而且特别擅长抓动态的镜头,摄大型鸟类展翅高飞,拍小鸟枝头欢唱,无不灵气逼人。

余敏告诉记者,这些美景,都是鸟儿们带他领略的。“鸟儿们出没的早晨和傍晚光线柔和,是拍摄的最好时段,这个时候的风景也特别美。”

大自然的小生灵,常常能够触碰到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拍鸟,常让他收获生命的感动。

蓑羽鹤。余敏作品

采访中,他翻出自己手机里存下的一张蓑羽鹤的照片,照片上一公一母蓑羽鹤带着两只幼崽沐浴着阳光,光线打在蓑羽鹤宝宝上,形成柔和的光晕,让人的内心也溢满温情。

“蓑羽鹤在孩子羽翼未丰时,会收起自己的翅膀,呵护着孩子长大,等孩子长大,再带它们一起飞翔。为了孩子,体型小的蓑羽鹤甚至敢跟牛对抗。”看着自己拍摄的“小家伙”,余敏眼中满是自豪。

“更强大的是,它们是为数不多能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鸟类。”

余敏注意到,在国外一些地方,鸟类几乎可以和人类“亲密接触”。“人和鸟可以相处得这么好,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拍鸟是我的爱好,同时我也想通过我拍摄的照片,增进大家对鸟类的了解,我想把鸟儿们带给我的感动传递给更多人。”说罢,余敏笑笑,“让鸟儿的歌声在大自然欢快地传唱,这应该是拍鸟爱好者的共同心声吧。”

为了记录鸟类更生动的动态,最近,余敏又开始学起了拍视频,毫不畏难,“不难不难,只要肯花心思和时间,肯定学得会。”(李文婧 姜国)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姜国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