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多个节目上央视 原创让佛山群众文艺迈向高峰

东方头条 2019-11-21 17:36:00 新闻

舞台上,十多名六七岁孩子扮演的“雕像”摆出各种咏春造型,一动也不动。一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的闯入,打破了这种宁静,伴随着音乐节奏,“雕像”们一个个动起来,与小男孩一起,有模有样地打起了咏春拳,欢快的场面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11月19日,“佛山韵律·群英荟萃”第二届佛山市优秀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在佛山大剧院上演。从近三年来在省级各项比赛、展演获奖节目中精选的14个节目轮番上演。其中,这群孩子带来的舞蹈《咏·乐》,在今年8月举行的广东省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花会上获得金奖。

佛山市优秀群众精品展演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文化馆、市文化馆站联盟承办,每三年举办一次,集中展示了3年来我市群众创作文艺精品和创作成果。

舞蹈《咏·乐》。/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摄

近3年来,佛山从镇街到市级搭建了不少文艺平台,推动群众文艺繁荣,而原创则让佛山群众文艺百花盛放,原创作品屡出佳绩,78个具有时代特色和本土元素的原创作品,在省级以上的各类比赛和展演中获奖,其中多个节目登上央视平台。

用原创文艺作品讲好佛山故事

作为当晚展演的最小演员,参与舞蹈《咏·乐》表演的是20名六七岁的孩子,今年暑期从罗村中心幼儿园毕业的他们,在台上的表演一丝不苟、引人注目。他们带来的节目,正是人们所熟悉的咏春拳。

舞蹈《咏·乐》是用孩子们的舞蹈,展现佛山作为武术之城的魅力。该节目的编导毛梅林是罗村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她说,咏春是罗村中心幼儿园开展的课题之一,通过早操、体育活动等形式,让孩子在玩乐中领略咏春魅力,感受武术精神。而舞蹈《咏·乐》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自己带幼儿园孩子去参观叶问纪念堂和咏春主题公园的真实经历,由此展现孩子们与咏春的故事。“这种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演起来也就更投入。”毛梅林说。

舞蹈《南狮》。/受访者供图

与《咏·乐》一样,用原创文艺作品讲好佛山故事的节目,在当晚演出的14个节目中占了一大半,包括舞蹈《南狮》、唢呐与民乐表演《看龙舟》、粤曲表演唱《工匠艺魂》、少儿舞蹈《飞钹飞》、舞蹈《自梳人生》等。在这些节目中,佛山醒狮、扒龙舟、佛山剪纸、叠滘八音锣鼓、自梳女文化等元素被重新演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舞蹈《南狮》取材于佛山本土醒狮文化,由市文化馆出品制作。该舞蹈编剧赖鹤玲说:“创作这个节目的初衷,就是想用另外一种艺术形式,诠释和传播佛山醒狮文化,打造原创作品,彰显佛山本土舞蹈创作水平。”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新颖的编排形式,让该节目屡获嘉奖:2017年获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2018年获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节目奖,2019年入选群星奖复赛节目。节目组还出访了沙特阿拉伯、瓦努阿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惠民演出30多场。

粤曲表演唱《工匠艺魂》。/受访者供图

粤曲表演唱《工匠艺魂》以新编粤曲演唱的形式,唱出佛山剪纸艺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剪纸的坚守与传承,节目在保留粤曲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运用广东小调音乐元素,配以伴舞,还特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佛山剪纸大师饶宝莲登台现场剪纸,贴近而新颖,因此获得2018年广东省第九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

“在原创文艺作品中,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入尤其重要,这也是节目能够出新出彩的最大地方。”带孩子参加广东省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花会的毛梅林说,“像深圳今年的节目,就充满了科技感,展现了地方特色。”

搭建平台加强扶持催生原创作品

佛山市优秀群众文艺精品展演是佛山持续打造的全民文化活动品牌,旨在搭建一个优秀作品展示的平台,调动文艺工作者艺术创作的积极性,繁荣我市文艺创作。

舞蹈《自梳人生》。/受访者供图

“展演每三年举办一次,对应广东省文化厅推出的群众文艺原创大赛的三大艺术花会(音乐舞蹈花会、戏剧曲艺花会以及少儿艺术花会),以及文联系统的各大赛事。”市文化馆副馆长刘成说,“省里要求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这也就形成了群众文艺作品的原创机制和原创平台。”

在佛山,群众文艺创作除了靠各级文化人的自觉,政府还在原创文艺作品的扶持、加强创作培训以及搭建创作平台等方面发力,催生更多原创精品。

在文艺作品扶持方面,除了佛山市每年的文艺精品扶持外,市文广旅体局还专门针对佛山市群众文艺精品打磨提升提供扶持经费,按照演员人数多少,给予1万~2.5万元的扶持。2018年对粤曲表演唱《工匠艺魂》等6个节目给予扶持。

加强对群众原创文艺创作培训的工作主要由佛山文化馆站承担。市文化馆副馆长苏隽介绍:“目前,群文界的佛山各市区文化馆、文化站都有专门的创作人员,他们除了各自的创作,还带来各类培训班,培训各类文艺骨干以及创作型人才。”其中,佛山市少儿合唱团和乐龄艺术团是市文化馆牵头成立的两个品牌团队,对孩子和老年人展开培训。佛山市少儿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由该馆培训辅导部主任潘湘惠亲自授课。10年来,该合唱团取得不小成绩,仅2018年、2019年,就连续两年获得中国魅力校园合唱比赛一等奖。19日晚,潘湘惠一袭黑色礼服,指挥合唱团学生现场演唱曾获得2018年第九届魅力校园合唱比赛一等奖的原创歌曲《浪花的心愿》,备受好评。该节目今年在合唱的基础上重新编排的16人表演唱,成为少儿艺术花会佛山音乐类唯一入选节目。

演出前,小演员们正进行紧张的彩排。/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摄

此外,从镇街到市级,佛山还搭建了层级进阶的平台,通过每年的群众文艺作品评选和展演,挖掘文艺精品进行打磨。“像南海区,从镇街赛到片区赛再到区赛,经过层层筛选,到市级赛层面时,作品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苏隽说,“这一方面推进群众文艺作品精品打磨,另一方面也形成虹吸效应,让大家在更广阔的空间开阔眼界,从而带来作品质的提升。”

舞蹈《咏·乐》就是在这样一个层级进阶的平台上历练出来的精品。“节目前后排演了一年,其间改了5稿,改动最大的就是由镇赛到区赛的版本,连配乐都换了。”毛梅林说。

创作扶持、培训以及平台的搭建,让佛山原创文艺屡获佳绩,截至11月19日,2017~2019年,全市群众文艺作品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或荣誉78个,市文化馆连续三年获得广东省群众文艺原创大赛三大艺术花会的优秀组织者。其中,舞蹈《南狮》3次登上央视平台演出,今年10月1日,微粤曲《一桥飞架伶仃洋》还在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国庆档特别节目中播出。

精品都是打磨出来的

微粤曲《一桥飞架伶仃洋》是苏隽原创的一首现代粤曲,紧贴建设大湾区的时代主题,沿用传统粤曲二黄腔的音乐声腔,采用音乐小组唱的表现手法,与歌曲表演唱的形式,体现曲艺的传承,因此获得2018年全球微粤曲大赛首届作品创作赛金奖。可以说,是用粤曲唱响了时代最强音。

19日晚的展演,同样展现时代强音的节目还有小品《点赞》。该节目以当下最流行的微信点赞为题材创作,讽刺工作中常见的形式主义,引起观众共鸣,传来阵阵笑声和掌声。

佛山市少儿合唱团合唱歌曲《浪花的心愿》。/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小品《点赞》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要呈现在舞台上并不容易。该节目的编剧和导演俞虹说,光剧本就写了2个版本,前后共改了20稿,最终才搬上舞台。而在排练时,俞虹还跟着演员一起现场改台词,前后改了四五次。“每个字、每个表情甚至每个眼神,都要斟酌。”俞虹说,“现在看来,节目仍有不完善的地方。”曾做过歌手、管理者,现在从事文艺创作的俞虹深深感到“精品都是打磨出来的”。

舞蹈《南狮》的编导赖鹤玲亦有同感。从创编到演出,《南狮》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原生态的舞狮形象转化为一台舞台艺术,如何让武术家把握音乐节奏、感知音乐形象。从2017年3月开始创作,三年来《南狮》已经过5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有新的变化和更适合的表达方式,精益求精是创造文艺精品的起码态度。”赖鹤玲说。“前4版的演员是来自禅城区宏鸿武馆的教练们,第5版为了增加舞蹈性,由宏鸿武馆3位教练和2位舞蹈演员共同演绎,更能体现佛山醒狮的精气神。”

不过,精心打磨除了时间上的历练,对创作者来说,更需要资金和专业上的支持。“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俞虹说,除了资金,她希望政府能为创作者提供更大的交流和学习平台,比如请省甚至国内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等,以促进佛山原创文艺作品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