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安图县新合乡大荒沟村“第一书记”于衍来的扶贫情

东方头条 2019-11-26 11:59:47 新闻

一枝一叶总关情。他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脱贫,以“订单式扶贫”方式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以感恩教育带动村民积极投身到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抓手,把全村党员的心气都凝聚在一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在驻村一千多个日夜里,演绎出一个个鲜活动人的脱贫故事……他就是安图县新合乡大荒沟村第一书记于衍来。

大荒沟,一听这名字,就让人联想到荒凉、贫穷。这个小山村位于安图县荒沟岭上,山多地少,是一个山东移民村。当了二十多年新闻记者的于衍来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能跟这个村结缘。驻村以来,他用真心真情温暖着百姓的心,用实干和巧干带领百姓脱贫致富。

2017年5月,于衍来在一次走访中,贫困户王增建的老伴李桂香跟他聊起儿子王夕杰的情况,王夕杰5岁患脑炎发高烧,在医院抢救好不容易把命保了下来,但从此就再也听不到声音了,43年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李桂香生怕儿子发生意外,老两口一直把他带在身边。她说:“有时夕杰跟他爸下地落下东西,她在后面喊他什么也听不到,只能快步追到他前面,累得自己气喘吁吁,儿子才能把东西带上,将来我们老两口不在了,儿子可怎么办呢?”说到伤心处,李桂香老人热泪长流。于衍来一边握着老人的手一边安慰她,43年的煎熬是何等痛苦?有没有办法为老人解除这个苦痛?第二天,于衍来就带着王夕杰和他爸爸一起赶到了县残联,工作人员把助听器给他装好戴在右耳时,没有一点反应,没想到换上左耳,王夕杰居然听到声音了,他猛地站了起来,高兴地摆着手,脸上乐开了花。

村民王增全患有股骨头坏死多年,以前收入主要靠低保和残疾补贴,日子过得很紧巴。他向于衍来坦言,自己既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好项目,不如向政府要点钱,根本没有自主脱贫的意识。2017年,于衍来向单位领导提出创新扶贫方式,实行“订单式扶贫”,让村民养鸡、养蜂、种五谷杂粮,自己为村里的“扶贫鸡”代言,增加他们的收入。2017年,仅小土鸡一项销售收入就达八万多元,有两户超过万元。第二年春节,于衍来再次动员王增全,他说:“于书记,你要是能帮我卖,我就养。”于衍来意识到如果能帮他把养鸡项目搞好,肯定也能带动其他贫困户。于是,于衍来帮着联系鸡雏厂家,并借给王增全1500元购买鸡雏。2018年9月4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到大荒沟调研扶贫工作时,专程去王增全家查看了养鸡情况,赞扬他身残志坚自主脱贫精神。当年,王增全销售小鸡创收一万多元,加上护林员的工资收入,成为安图县自主脱贫典型。

三年多的驻村扶贫工作,于衍来不忘初心,一心为民,连续三年被安图县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7年被评为“安图县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19年被授予“州优秀第一书记”称号。他是村民眼里的“好书记”,村支书眼中的“好帮手”,扶贫路上的“领路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为民爱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