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 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丈夫和年迈的公公相继身患重病,这对于任何一名女子来说,都如晴天霹雳。然而,在宿城区幸福街道城东社区,就有一位刚强的女子,面对这样的不幸,选择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下苦难,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和坚强撑起这个家,她就是被邻居们称赞为好媳妇、好儿媳的吴秀英。 吴秀英在医院照顾公公 数十年坚持,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 “爸,要不要喝点水?”11月24日,记者来到吴秀英公公所在的医院时,她正坐在病床边耐心询问着公公的需求,画面中透露着温馨,宛如一对亲父女。 吴秀英今年62岁,和丈夫是在1982年结的婚,婚后第3年,他们的儿子降生了,夫妻俩的生活过得温馨又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8年,丈夫被查出患有胶质瘤,这是一种原发性颅内肿瘤。“当时他才30岁出头,这一病对我俩来说就像天塌了一样。”吴秀英说,那时的她顾不上难过,只想着给丈夫治病。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她带着丈夫踏上了漫长的治病之路,“去过上海、苏州等地的医院治疗,但没什么大的效果。他有好几次想放弃治疗,我就安慰他,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没什么困难挺不过来。” 然而不幸并没有停止,几年后,吴秀英的公公又得了脑梗、心梗,经过手术,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必须定时服药,本就拮据的家庭变得更难了。吴秀英说,好在当时婆婆在,能帮忙照顾患病公公,但2007年婆婆去世后,照顾家中两个病人的重担就一下子落在了她的身上。吴秀英说,那段时间是她最辛苦的时候,既要照顾两个病人,又要挣钱,期间做过厂工,看过大门,甚至为了多挣点钱选择一天打两份工。不巧的是,公公和丈夫住在两家不同的医院,之间隔了十几里路程,吴秀英每天骑着电瓶车往返于两家医院之间。寒来暑往,但即使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也没想过放弃,并将儿子供上了大学。 悉心照顾公公,成了他最信任的人 吴秀英告诉记者,公公的病一到冬天就会严重,需要去住院治疗。“最近天冷了,爸身体又不行了,已经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星期了。”吴秀英说,公公喜欢喝汤,她便每天变着花样做,牛尾汤、鸽子汤、鸡汤……一个星期也不重样。在记者来之前,她刚喂公公吃下了一碗萝卜面疙瘩。为公公做菜烧饭、洗洗涮涮、端屎端尿成为她忙碌的日常,点点滴滴让她成为公公最信任的人。“爸自己还有三个女儿,但他更喜欢我来照顾他,根本不要别人。”吴秀英说。 吴秀英说,这么多年来,她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在他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忙于挣钱、给丈夫和爸治病,对他关心不够,现在他又在外地生活,我一年也去不了几次。爸年龄越来越大了,离不开我,我只能‘舍弃’儿子,就连儿媳妇坐月子,我也就照顾了不到一个月。”说起这,爽朗的她不禁抽泣起来。 这样的“舍弃”对吴秀英来说还有更心痛的一次。去年8月份,吴秀英因身体不适,无法承担照顾两个人的重担,无奈之下将丈夫送去了护理院,“做儿女的,宁愿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老人啊。”令人伤心的是,丈夫几个月后在那离世了,没能照顾丈夫到最后成了吴秀英永远的遗憾。 在吴秀英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非常孝顺。“他每次来家,都会给他爷爷剃胡须、理发,帮我减轻负担,我看着心里很欣慰。”吴秀英说,虽然她的前半生过得很辛苦,但好在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她会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会更加细心地呵护好公公的晚年。(周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