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六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第三届中国·重庆西部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开幕。记者 崔力 摄 11月26日,以“开发人资蓝海、引领西部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重庆西部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本届西博会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委会主办。大会汇集了行业资深专家、业界精英和企业领袖,重点围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行业人力资源服务两大方向,研讨人力资源服务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索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为期两天,共吸引4000余人参会。 来自市人力社保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重庆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680家,年产值300多亿元,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两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已连续三届参会的杰成人力资源集团总经理乔聪玲表示,西博会的举办,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了很好的宣传交流平台。 嘉宾观点》》 关键词 因人而异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王林: 为企业匹配具有不同职业性向的人才 王林以一场主题为《人力资源服务业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演讲,拉开主会场论坛观点碰撞的序幕。他说,人力资源工作者是能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弹药支撑的关键。 “当今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大背景下。”王林开门见山地说,人力资源管理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找到新聚焦点成为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并帮助其融入企业,是人力资源机构工作的关键所在。 王林根据人才的各种特点进行了类型的归纳,并就什么类型的人才适合什么类型的企业进行了一一分析。他说,首先,要将常规型人才匹配到需要工匠精神的企业里;其次,将探索型人才应用至以产业链生产为核心的企业里,如“一带一路”这样的大格局项目中;第三,探索型加常规型人才具有善学习、懂政策、高情商的特点,可以从事军民融合、国企混改等相关行业;最后,对开创颠覆型技术的企业则需要探索型加艺术型方面的人才匹配。总而言之,人力资源工作者,需要懂得如何为不同特点的行业,匹配不同职业性向的人才。 关键词 脱贫攻坚 科锐国际董事长高勇: 助力脱贫攻坚人力资源服务大有可为 “脱贫攻坚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的深刻影响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市场的,一个是非市场的。”高勇在主题演讲中首先从市场角度出发,阐述了人力资源机构和脱贫攻坚的相互关系。“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市场潜能巨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进一步加强与贫困地区扶贫部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接,从而促进企业盈利发展。然而,站在非市场的角度,我认为人力资源企业除了股东回报,还要承载它的社会责任。因为人力资源产业能走到今天,除了国际化、市场化的影响,还和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有政府型的采购支撑,人力资源各个产品线、各个链条才得以做起来。” 高勇以自己公司为例,分享了人力资源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此外,高勇认为,如何从贫困地区的角度出发引进更多人才,如何更多地把贫困地区的人才输出,都是未来人力资源机构需要关注的领域,希望有更多人力资源企业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普华永道全球派遣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朱锦华: 数字化时代更需提升员工核心技能 “数字化能够改变当今人们的工作方式。”朱锦华首先公布了普华永道的一组调研报告,他介绍,有30%的高风险工作将会在2030年完全被数字化、信息化取代,在55%的人担心数字化会使工作岗位减少的同时,有79%的CEO担心员工缺乏核心技能。 “数据化、信息化的转型,其实是一次革命。”朱锦华认为,转型没有一步到位的,企业必须同日新月异的科技一同发展升级,这不但要求企业立即行动、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飞跃,更要在这一过程中以人为本为员工投资,帮助他们提升核心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 “因为数据化、信息化的出现,员工可能会对自己的未来担心。所以,如果企业已经有一个数字化转型的计划,应该及时跟员工沟通,让员工配合公司的发展。”朱锦华说。(记者黄乔、周尤,实习生饶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