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占公家便宜还有理了

东方头条 2019-11-29 17:32:25 新闻

11月23日,微博用户“眸冷骨累的王马丁”发帖称自己当年上大学时,“但凡发现学校图书馆里有爱慕的古书,大多是竖排版繁体出版的,就统统借来不还,直接按图书馆规定赔偿。”

微博认证信息显示,“眸冷骨累的王马丁”姓名为王翼昊,是位词曲作者,也是兰亭乐团的主唱。目前,“眸冷骨累的王马丁”已将这条微博删除。但在11月26日,他再次在微博发表声明。王翼昊认为,他18年前花了10元的价格把这些古书“据为己有”,已经是合理的价格了。

王马丁占了个大便宜,又不想锦衣夜行,终于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等待他的呢,自然就群嘲。客观来讲,这个王马丁能够把这些古籍弄走,与其说是钻了制度的空子,倒不如说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他能够认识到这些书的价值,而图书馆却忽略了这一点,这才把金子“卖”出了白菜价。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图书馆没打算卖书,这规章只不过是对书籍的一种保护,而不是定价。然而在那些唯利是图的人眼里,这种保护就是变相的定价,而这个价格又定得太低了,远远体现不了书籍本身应有的价值。资产就这样流失了。

而这件事,特别符合经济学里的“科斯定律”。它的含义是一项资产、一项资源,无论开始的时候归谁所有,掌握在谁手里,只要交易费用足够低,它就会落到———而且应该落到那些更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的人手里面。因为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有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倾向,谁用得好就归谁,谁避免意外的成本更低,谁就负有更大的责任。

那照经济学的解释,王马丁占公家便宜还有理了?那自然不是这样的,经济学不考察道德问题,它只考察现实,现实是,由于赔偿金定得太低,也就是所谓的交易费用足够低,它就会吸引那些更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的人。这同时也是对那些不善于利用资源的人的惩罚。

可以设想,这个3倍赔偿的规章制度应该已经定了很多年了。在最初设定的时候,肯定是符合实际的。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书籍价值不断提升,这个赔偿制度渐渐的就变成了漏洞。那么谁该负更大的责任呢?那就看谁避免意外的成本更低。那显然就是图书馆的管理者了。

或者是认识不到书籍的价值,或者是公家的财产不上心,管理者并没有及时做好制度改进,这才被王马丁钻了空子。而只要这个漏洞存在,即使不是王马丁钻空子,也会有张马丁、李马丁来钻空子。这种事注定会发生。

这次要不是这位自诩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王马丁同学实在忍不住跑出来秀智商,这漏洞还不知道要留到猴年马月呢。所以挨骂的虽然是王马丁,但应该对此负责的却是图书馆的管理者。

当然话说回来,虽然王马丁不需要为这件事负责,但他挨的这顿骂却不白挨。人性复杂而制度简单,这个世界上总有漏洞可钻,有没有漏洞是个技术问题和责任问题,但是钻不钻漏洞却是个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