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渝北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蓝马甲”穿梭热浪,将“幸福供养”送到家

东方头条 2025-09-29 18:35:32 新闻

7-8月的重庆,热浪翻滚。但在渝北区的乡间村落和城市街巷,比天气更炽热的,是一群“蓝马甲”为困难群众奔走的脚步。他们驱车百里,为重残老人重启“出行路”;他们化身“临时家人”,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医路不再艰难;他们在暴雨来临前,为农户抢收回一年的辛劳……这一抹抹流动的“爱心蓝”,已成为渝北区困难群众心中最安心的色彩,也成为渝北区民政局创新构建“物质+服务”类社会救助新模式最生动的注脚。

百里助行,重启“出行路”

“周阿姨,卡办好了,以后又能坐车了!”玉峰山镇龙门村的低保重残对象周洪美阿姨接过崭新的公交爱心卡,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因智力残疾,遗失公交卡后独自补办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获悉情况后,企业的服务人员立即专车上门,往返驱车百公里,全程陪同她办理补卡,并协助采购生活物资。这场跨越百里的“爱心助行”,解决的不仅是一张卡片,更重新连上了她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全程陪诊,化解就医难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独自去医院看诊是一场艰难的“跋涉”。家住宝圣湖街道的低保重残对象邓科喜爷爷对此深有体会。如今,救助服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从提前线上挂号,到租借轮椅,再到全程陪诊、缴费取药,服务人员用“亲人式”的陪伴,将繁琐的就医流程化为一条龙暖心服务,让邓爷爷的求医路变得顺畅而安心,邓爷爷感慨:“他们比家人还贴心,看病再也不怕了!”。

暴雨抢收,守护“口粮田”

盛夏天气说变就变,方才还烈日当空,转眼乌云压境。家住统景镇龙安村过渡期内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黄春香奶奶看着晒在地坝的玉米心急如焚。就在大雨倾盆的前一刻,熟悉的“蓝马甲”及时赶来,扫帚、铲子齐上阵,上演了一场紧张的“抢收大战”。最终,所有玉米抢收入库,老人的“口粮田”和辛勤劳动保住了。这只是渝北民政“助农服务”在农忙时节奔走于乡间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些充满温情的场景,是渝北区民政局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服务机制取得的显著成效。通过购买服务,引入像禾康这样的专业第三方机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的专业高效。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更是要努力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社会救助从‘兜底保障’向‘幸福供养’转型升级,”渝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个精准的个案帮扶,都是我们对‘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最切实的践行。”

未来,渝北区民政局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以更扎实的行动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