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原创 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氏共计7000余人,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坐视不管?

东方头条 2019-09-30 00:39:11 文化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到高平陵扫墓之际,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等曹氏亲信。但是俗话说"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如此激烈的动作作为曹操麾下的老将谋士们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们又为什么没有阻止司马懿大肆残杀曹氏后人呢?在小编看来,从以下这三个方面就不难理解。

第一,曹爽不得人心

对于曹爽的垮台,其实多数大臣是乐见其成。因为曹爽及其爪牙着实不得人心。

首先是曹爽擅权,在魏明帝死后不到两个月,就把同为顾命大臣的司马懿给整下台了,在之后十年里,司马懿基本上都靠边站。曹爽当权,能力不足,在伐蜀之战中大败,声望直线下降。

曹爽把自己一批亲信提拔到要害部门,这些人狐假虎威,操纵朝廷,广结党羽,独断专行,甚至屡屡变更国家法令制度。朝廷三公的实权倒不及何晏、邓飏、丁谧这些曹爽集团骨干。

因此,曹爽树敌甚广。太尉蒋济就曾上书攻击曹爽集团随意变更法制,并指责他们不能恪守其职,清廉公正。并州刺史孙礼对曹爽极为不满,希望司马懿能像伊尹、吕尚那样匡辅魏室。

后来司马懿能政变成功,离不开朝臣们的支持,光靠他一人怎么行?包括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太尉蒋济等,都是站在司马懿一方的。

第二,并非没有人反对司马懿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大司农桓范就不愿跟随他,逃出京城,向曹爽提出应对方案。可是曹爽优柔寡断,最后没听从桓范的建议。后来曹爽失败后,桓范也被杀。

还有些大臣反对曹爽,但不主张以大屠杀的方式。司马懿血洗曹爽集团后,太尉蒋济对这种血腥的手段极力反对,但是他无力阻止。

由于高平陵政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取得成功,因此对于魏国的地方将领来说,是根本来不及反应的。并非大家都拥护司马懿,实是政变来得太突然。特别是与曹爽关系密切的人,不可能支持司马懿。但由于曹爽极速被杀,反对者失去领导核心,难有作为。有些人选择逃跑,比如夏侯霸,投降蜀国去了;有些人选择屈服,比如夏侯玄。还有人选择武装反抗,此人便是司空王凌。

第三,王凌兵变始末

由于司马懿已经控制朝廷,司空王凌打算另立朝廷,推曹操的儿子曹彪为皇帝,在许昌另立政权。王凌的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也加入这场兵变阴谋,不过不久后令狐愚病逝,致使计划不得不流产。

王凌企图把新上任的兖州刺史黄华拉下水,却遭到黄华的举报。司马懿当即亲征大军南下,根本来不及准备的王凌束手就擒,最后自杀身亡。

司马懿的政变,为司马氏夺权奠定了基础。不过,司马氏夺权是个漫长的过程,历经三代,其间也遭遇到强烈的反对。最重要的两次,就是毋丘俭、文钦的兵变与诸葛诞的兵变。这两次兵变都爆发于寿春,特别是诸葛诞的兵变,叛兵达十五万人之众,又有东吴为外援,可以说是关系历史命运的一战。司马氏的胜利,最终为晋代魏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