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为何说姜应麟使恭妃屈居其下?册立太子之事皇上又是怎样定夺的?

东方头条 2019-10-13 20:14:08 文化

本文系作者辉辉弹音乐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万历十四年二月初八日,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字泰符,浙江慈溪人)上疏劝阻。他指出,郑贵妃虽贤,所生只是皇上第三子,而恭妃所生才,是长子,理应“主鬯承祧,乃其发祥”,为什么反而使恭妃屈居其下?伦理不顺,人心不安,难以重储贰,定众志。希望皇上收回成命,以协舆情。如果以为事势难以挽回,不妨先册封恭妃王氏为贵妃,再册封贵妃郑氏为皇贵妃。他还请求皇上采纳申时行的建议,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以定天下之本。姜应麟的这一番议论,不温不火,句句入情入理,却触到了要害。

郑贵妃剧照

令皇帝大为震怒,把奏本丢到地上,仍不解恨,把身边的太监统统叫来,无端地把他们当作靶子,发泄道:“册封贵妃,初非为东宫起见,科臣奈何讪朕!”越说越气愤,情不自禁地一再拍打桌子,吓得太监们纷纷跪下叩头请罪。少顷,怒气稍解,他在姜应麟的奏疏上批示:“这册封事,非为储贰,因其敬奉勤劳,特加殊封。立储自有长幼。姜应麟这厮心怀别故,窥探上意,疑君卖直,好生无礼,着降杂职于极边,该部不许朦胧升用。”姜应鳞贬为山西广昌县典史,舆论不但没有被压服,反而更加汹涌了。

朱翊钧画像

吏部验封清吏司员外郎沈璟步姜应鳞后尘,上了一本奏疏—《恳乞圣明定大本详大典以固国脉事》,请求皇上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并且进封恭妃王氏为贵妃,庶几无独优贵妃郑氏之嫌。皇帝不听,下旨切责:“已有旨了,这厮如何又来渎奏?姑降三级调用。”皇帝不想听臣下“渎奏”,臣下偏偏“渎奏”不已。礼部官员出于职责有关,上疏请求皇上册立皇太子,并封恭妃王氏和贵妃郑氏为皇贵妃,与姜应鳞、沈璟相呼应。不仅如此,吏科给事中杨廷相(字君赞,号宗鲁,福建晋江人)等言官挺身而出,上疏论救姜应鱗、沈璟,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皇长子画像

二月十二日,皇帝与内阁辅臣谈及此事,强词夺理为自己辩解:“朕之降处(姜应鳞、沈璟),非为册封,恶其疑朕立幼废长,揣摩上意。朕思我朝立储自有成宪,岂敢私已意以坏公论。彼意置朕不善之地,故有是处。”他要求内阁票拟谕旨,替他解围,并在杨廷相等言官论救姜、沈的奏疏上批示:“立储以长幼为序,祖宗家法,万世当遵。朕仰奉成宪,俯察舆情,岂肯以私意违拂公论。姜应鳞等揣摩上意,动辄以舍长立幼为疑,置朕于有过之地。特降处示惩,非为奏请册立之故。国本有归,朕已明白晓示,待期举行。

朱翊钧剧照

效果适得其反。几天后,刑部山西司主事孙如法的奏疏,“渎扰”得更为厉害。他从申时行的《恳乞宸断册立各官宜体朕意,再不许妄疑渎扰。”这种欲盖弥彰的语调,意在压制舆论—“不许妄疑渎扰”,东宫以重国本事》谈起,再提及姜应鳞的《慎封典重储贰以慰人心事》,沈璟的《恳乞圣明定大本详大典以固国脉事》对皇上的处理有所质疑。并且针对皇上所说,封贵妃郑氏为皇贵妃,“非为储贰,因其敬奉勤劳,特加殊封”,予以辩驳。他认为这是一种托词:“天下之人但见恭妃王氏诞育元嗣,已及五年,是固左右宸居,朝夕奉御者也,岂毫无敬奉之劳?而未闻有奇封之典。

山西

贵妃郑氏敬奉勤劳,积有月日固然,而何其一生皇子,即有皇贵妃之封也?奇封之典贵妃能得之于皇子方生之日,而恭妃不能得之于五年敬奉之久?此天下之所以不能无疑也。”他为姜应鳞、沈璟辩护,认为二人被贬,反而导致人心更加怀疑。姜、沈二臣所说,不过是“重储贰”定大本”,因为立嫡以长自有定分,希望陛下早定而豫教,与陛下“立储自有长幼”之意,正好相,合。他们所说的“慎封典”“详大典”,不过是说,恭妃、贵妃都诞育皇子,贵妃不应该独封,希望并封恭妃,并没有阻止贵妃之封。

朱翊钧剧照

这也和皇上所说“册封非为储贰”之言,并不违背。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姜、沈二臣放逐、降级呢?这正是天下之所以深深怀疑的地方。所以他主张,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将恭妃、贵妃同时进封为皇贵妃。孙如法的奏疏,言词虽然和缓,气势却很凌厉,皇帝看了大为火:“立储定序已屡颁明示,孙如法不系言官,如何出位渎扰救护!宫闱事体彼何由知?好生狂躁。本当重处,姑降极边杂职。再有妄言者,重治如法。”皇帝一再严厉封杀批评意见,官员们只得缄默不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