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史上少见,一门双将,功高震主,父子皆为开国功臣,皆得善终

东方头条 2020-01-02 16:41:51 文化

在历史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并不少见,历朝历代开国功臣,功高震主之后,都会受到帝皇的猜忌,最后落得身死的下场。但历史上却有着功高震主的一门双将,父子皆为开国功臣,最后却皆得善终。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为秦朝的开国功臣。秦国一统天下的战争中,除了最先灭亡的韩国之战没有王翦参战外,剩下五国的灭国之战,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

此名望、功劳,早已达到功高震主的地步,但秦始皇却还是重用他们两父子,最后得以功成身退,这与王翦的为人处世有着很大的关系。

军事上,王翦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当然有着其本事。第一次出场就只用一支精兵攻下了赵国阏与,并且越战越勇,一连攻下九座城邑,可在前229年,准备攻灭赵国时,遇上了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相持一年多而久攻不下,最后用了反间计除掉李牧之后才得以灭赵。

这里在很多人看来,王翦有点不择有段,但战争从来不是仁慈的,一年的相持,物资的消耗相当巨大。另外,若是无法攻下赵国,王翦将会是死路一条,这在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因拒绝出站,即自刎而亡就可看出,不成功就成仁。

况且,谋略一直以来都是战争的一种手段,胜利让王翦有了生存下来的资格。

朝堂之上,王翦懂得相处之道,将相和睦,避免反间猜忌带给他的祸害。范雎为先秦著名谋士,与魏国丞相魏齐是仇人,曾扬言要魏国交出魏齐,否则将举兵伐魏。而此时王翦向秦昭王献计,由昭王修书一封,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再以此扣留,要挟魏王,最终不费一兵一卒解了相国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

在对待秦始皇之上,王翦懂得张弛有道。前224年,秦始皇商议灭楚,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

而此时,王翦也没多说,称病辞朝,回归故里。因为他清楚,若李信胜了,他的位置要让出来,还不如此时自愿退去,若是李信失败,秦始皇将会懂得他的正确,重新启用,无论怎样他都掌握着自动。

最终李信兵败,王翦在秦始皇的邀请下再度出山,以六十万大军启程。在几乎掌握了秦国所以军队之后,他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猜忌,多次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晋封武成侯,急流勇退。灭楚之后,秦统一大业已经完成了一大半,而王翦的功劳已达到功高震主的程度,因此向秦王推荐由其他将领来完成,而他却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后世,司马迁曾给了评价:“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