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微博热搜是关于一个叫“梅姨”的人。 “梅姨”是谁?根据百度百科释义,“梅姨”,真实姓名不详,曾用名潘冬梅,平时以红娘为生,暗地里还倒卖孩子,曾长期在增城、韶关新丰等地区活动,涉嫌多起拐卖案件。 “梅姨”是一名因为拐卖儿童而遭到全国通缉的通缉犯。 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孩子,因为对陌生人缺少防范意识而被拐走,有的孩子被拐去卖到山里,有的孩子被迫变成残疾人,成为了乞丐...... 虽说如今国家对打拐这方面的行动报以十二万分的支持,但是拐子因为利益驱使可谓是层出不穷。 与其指望国家把拐子消灭干净,杜绝儿童拐卖事件的发生,不如让父母通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除了儿童拐卖,生活中也有很多因为缺乏防范心理而被骗财骗色的案例,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但是会受骗,除了人心不古的原因外,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人们的防范意识还不强,尤其对于孩子来讲。 我们平常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积极乐观又善良的人,都会尽可能地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处。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提防陌生人有坏心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毕竟坏人不可能脸上有那两个字。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判断情况,并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坏人。 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孩子自己的防范意识得到加强,才不会给骗子有可乘之机。孩子“好下手”的原因是什么? 1) 涉世未深,心态单纯 孩子通常被父母保护得太好,很单纯。 虽然有“坏人”“好人”的概念,但是因为生活阅历还不丰富,所以不会根据一些坏人表现出来的现象断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2)好奇心重,容易被骗 孩子的好奇心重,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骗子往往就喜欢利用孩子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的来说,就是孩子对于陌生人的防范意识还太薄弱,且容易因为心智不坚定而受到外界诱惑,最终被骗。孩子没有防范心理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孩子没有防范心理会让他很容易相信陌生人说的话,轻易就能掉进陌生人的陷阱,被陌生人欺骗甚至拐卖。 父母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在保持善心的前提下提高防范心理? 1、通过讲或者看别人上当受骗后带来的后果严重程度,提高孩子的重视心理 告诉孩子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不要跟陌生人走; 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 要有防范心理,这一点是很多家长都知道的,也是很多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 但是往往孩子因为经历太少,所以在他们的意识里,不知道自己如果因为大意被人拐走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所以并不是很重视这方面。 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说有一个幼儿园为了测试孩子对陌上人的防备心理,让爸爸妈妈在前一天晚上仔细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走。 但是第二天的实验结果让人细思极恐,许多小朋友尽管父母前一天晚上已经提前打过预防针了,但是还是被那些装作人贩子的警察或者志愿者轻易就哄骗走。 由此可见,对于小孩子来讲,一遍遍的叮嘱可能并没有用,所以要用实际经验告诉孩子,被坏人拐骗的下场,提高孩子的重视程度。 2、当在报纸或者电视上看到别人上当受骗的例子时要和孩子讲,并给他分析别人会上当的原因,避免自己也上当 前几天上班路上看到一个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位老师给孩子讲“利”这个字。 老师问孩子们“利”的意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说,利是好处的意思。 于是老师说,“利”字旁边是力刀旁,意思也是人如果为了过度追逐利益,贪小便宜的话就容易被刀所伤。 后来果然,在遇到其他老人家争抢买债券的时候,有个同学的奶奶也想去买,被孙子制止了。 他和奶奶讲了老师的话,于是奶奶没有上当。而有的老人因为过度贪利,被骗子骗的倾家荡产。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因为老师的讲解在某方面提高了对别人防备的意识,从而避免了上当受骗。 所以在生活中,当看到新闻上别人上当受骗并因此而遭受损失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分析别人受骗的原因。 比如别人因为贪小便宜而被骗钱,比如有的小朋友大意,喝了陌生人递过来的水而被拐卖,离开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等等。 孩子在知道别人被骗的原因后,就会和我们一样,提高自己的警惕性,提高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 当有陌生人给孩子吃喝东西或者让孩子跟他走的时候,孩子如果能想到有的小朋友就是因为吃喝了陌生人的东西跟陌生人走才被拐卖,离开爸爸妈妈,想到后果,孩子就会有提防的意识,然后赶紧跑开,避免被人贩子拐走。 3、带孩子在生活中体会如何提防他人的欺骗 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有的时候不妨也会遇到骗子,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如果代价不大,就完全可以当做交学费了,吃一堑,长一智的话讲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比方说有次我去车站坐车,遇到了一个乞丐。 上了我坐的车后,拿出他的残疾证和一个捐款单,加上一个微信的收款码。 我不知道那个讲他不能说话的残疾证是不是真的,但是出于同情,打算给他微信转10块钱。 但是他却指着他的捐款单给我看,好家伙,那上面最少也是捐款二十,看样子他是嫌弃十块钱太少了。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乞讨的,于是就给了他二十块钱。 当我一年后在车站又遇到这个人,并且他还在讲话的时候,我才感叹当初还是我太年轻啊。 如果当时我有孩子,我会告诉他说 “献爱心是好事,但是如果发现是骗子,那以后就不要再让这个人骗到自己。 我们可以判断乞丐的身体状况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骗子,如果不是再把钱给他,咱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不做冤大头。” 如今遇到乞丐我还是会给,但是不多,每次只会有一块钱,而且看到那种明显没有丧失劳动能力的乞丐我则是敬而远之,我觉得这种人就是骗子。 另外关于预防孩子被拐,父母要多注意,去哪里都要关注周围的环境。 以前有新闻说,有人贩子竟然明目张胆地闯进一个只有一个女人在家的人家,并抱走了那家的孩子; 也有故意上来套近乎然后趁机抱走孩子,被发现还倒打一耙的拐子; 更甚者还有直接在人不多的大街上抢孩子的拐子,这些拐子为了能拐到孩子那是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做了父母的人在这方面就要格外注意。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尽量锁好门窗; 外出时如果可以尽量多带一个人; 带孩子的时候最好不要走在人迹罕至的小路上; 遇到无论长得多慈眉善目的陌生人无缘无故过来搭讪的时候要保持警惕之心。 恻隐之心很重要,防范意识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提防坏人。 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感受世界是美好的,周围的人也是可爱的; 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把世界的另一面适时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知道,世界存在美好的同时,也存在着贪婪、谎言、欺骗等不好的一面。 只有在了解世界的光明与黑暗之后,孩子才能在保持恻隐之心的同时也对陌生人有防范意识,能够通过判断保护自己,预防上当受骗。 |